如何友好的讨论问题

讨论问题不一定需要友好的态度,但如果保持友好态度的话,

可能更有利于双方在一个频道上进行沟通,提高沟通效率。


在日常讨论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在一起频道上的情况,

我们想讨论 X,结果对方却打算讨论 Y。

有时候又不能当场拒绝讨论 Y,但一旦开始讨论,又很难收回来。


本文列举了一些避免上述绕圈子讨论问题的办法。

尊重别人的决定

在讨论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我希望能先确定负责人,即谁为最终的结果负责。

《孙子兵法》开篇就提出,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意思是,如果您能接受我的军事思想,任用我领兵作战一定胜利,我就留下;

如果您不能接受我的军事思想,用我领兵作战必定失败,我就离开。


即便强如孙武,也很难做到既遵循别人的作战方针,还能保证制胜

所以,如果是别人负责的事情,就尽量别去质疑打法,

而是想办法理解,别人在什么样的局限条件下,不得已而进行这样的选择。


这里有一个很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叫做 “归因谬误”。

人们习惯性的将自己的失误归因于环境,而将别人的失误归因于他们的内部秉性。


在看到别人的方案时,下意识会觉得,这是因为别人不行。

其实,自己来做,可能还不如现在这样。

提出明确的需求

很多人把要求别人,理解为提出需求,其实这样很容易引战。

一个更好的提需求的办法是,明确说出 “我需要”,而不是 “你应该”。


例如,你应该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供这个功能,可以改成,

我需要你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供这个功能。

这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而且立即可以分清谁是需求方,以及如何满足需求。


大部分人在听到 “你应该” 之后,会出现抗拒心理,

并且这么提需求的人,也没有意识到别人是可以拒绝合作的。

在很多事情上,其实只有双赢才能进行下去。


在《萧十一郎》中,反派 逍遥侯 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可不可靠在于我们彼此之间,是否可以从对方身上各取所需,形成双赢局面。


我们会看到,很多反派会活的更直白,明明是自己需要,就大胆的提出来,

并拿对方需要的条件交换就行了,

反而 “正人君子” 活的很累,总是从道德的制高点 PUA(精神控制)。

带着答案去提问

我们经常说,要提出 “建设性” 的意见,而不是单纯的质疑,

在提出任何问题之前,都要先想想,如果是自己该怎么回答

这样就能站在问题负责人的角度,而不是旁观者角度,切身实地的感受问题。


一个常见的提问是,你为什么不用现有的 XXX。

结果这就会把讨论的重心,转移到竞品分析中。

但其实你并不想听竞品分析,而是单纯的怀疑别人的判断。


一个更好的讨论方式是,我知道 XXX,我来看下 能不能 解决你的问题


我国法律法规也有相通之处,《民事诉讼法》规定,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即“谁主张、谁举证”,否则要承担举证不力的后果。


所以,不要带着指导别人思考的视角去提问,而是真的是去解决问题。

先承认之后否认

很多结论都有值得肯定的部分,并不是满盘皆输,

即便是思路想错了,那么如果某些假设成立的话,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先承认,容易在一开始把大家放到同一个水平线上。

如果你总能找出对方正确的部分,那么有分歧的部分也更容易凸显出来。


大部分讨论都在争论对错,其实反而应当争论前提。

在讨论问题时,要摸索出是什么样的不同假设,导致出现了分歧。

而不是,摸索是因为有什么样的坚持,导致了拒不认错。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前研一 在《思考的技术》中也提到,

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为印证假设不辞劳苦的行动力。


此外,我们还要理解,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得达成共识才可执行。

共识只是避免潜在风险的一个办法。

结语

总结一下,其实只要我们秉持 “互利共赢” 的心态,以下沟通技巧都不难得出,

  • 尊重别人的决定

  • 提出明确的需求

  • 带着答案去提问

  • 先承认之后否认


在任何沟通之前,都要先明确 “我的目的是什么”,以及 “如何达成我的目的”。

指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简单。


可能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不经意的一句挑战,就给一个有创意的想法增加重重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也容易沾沾自喜,“我帮助别人更完整的进行了思考”。


咨询是一件极其困难的工作,我们不能 “好为人师”,少一些 “文人相轻”,

郎中也要先坐下来,在病人的请求下,给出身体的调理建议。


诚如《咨询的奥秘》中,作者提到的 “咨询第四法则”,

咨询是在他人的请求下,去影响别人的艺术。

如果他们没雇佣你,就不要为他们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