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在《程序员的呐喊》中,
读到了「平台的金科玉律」,至今依然印象深刻。
平台的金科玉律就是要吃自己的狗粮。
你不能自己吃人吃的东西,却让开发者吃狗吃的东西。
这个认识对我影响深远,甚至让我认为这是 ToD(开发者服务)产品的本质特征。
直到最近,才有所改观。
一言以蔽之,平台是一把双刃剑,「高灵活性」意味着「低价值绑定」。
可能会造成平台「无力运转」的局面发生。
所以需要仔细权衡灵活的程度,而不能一味的追求「自由」。
下文我们来详细讨论。
平台
在《程序员的呐喊》一书中,作者还提到,
没有平台的产品的是没有用的,缺少平台支持的产品肯定会被有平台支持的同等产品取代。Google+ 错误的以为 Facebook 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人家做了一个好产品。但那并不是他们成功的原因。Facebook 之所以那么成功是因为他们通过让其他人参与进来的方式,搭建了一整套各异的产品。Facebook 上有成百上千种消磨时间的好去处,所以才能满足所有人。
平台可以更好的利用规模效应,通过开放接口,短期内实现功能暴增。
所以,建设平台就能用很少的成本,获取很高的收益。
因为平台的用户是开发,可以更高限度的让大家一起来共建。
但这一好处,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需求区分不同的发展阶段。
总是追求投入产出比,让全局收益更高,可能也有问题。
降低成本意味着减员。
这有点类似于,
更好的复用性,意味着更高的耦合性(会让系统更加脆弱)。
更少的依赖,意味着更低的价值绑定(大家都能自己玩,系统更容易解体)。
集市
在《大教堂与集市》,仔细分析了两种模式,
大教堂模式:集中管理
集市模式:开放共建
虽然有这两种模式的不同,但实际上很多软件面向双层用户提供了双层架构。
核心用大教堂模式,工具箱用集市模式。
这样可以让核心部分更加稳定,让开放的部分更加的活跃(动力、热情、创新)。
因此,这是一个尺度和边界的问题,而不是二选一的问题。
我们依然需要考虑的是,为哪些人提供哪些功能(核心开发者、集成方),
以及,我们期望每一方如何工作/协作。
绑定
生活中有一种现象,当我们用了某一类产品时,就会融入这个产品的圈子,
让我们不得不持续使用它。
我称之为这种现象为「价值绑定」,这些产品让用户产生了依赖。
这种依赖(用户粘性),其实对于维系产品长期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平台的核心开发者,也要意识到这一点。
一件很悲观的事情是,当我们的工作可有可无时,就会被干掉。
哪怕是在之前我们一直在为全局寻求最优解。
在追求高杠杆撬动更高价值的同时,如果没有留意价值绑定,
那么一旦其他人的工作可以独立运转时,我们就有危险了(团队亦然)。
所以如果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用户可以独立于我们自行运转,
这个平台就很容易被越过,它的价值就缩水了。
平台的核心开发者们,也会被撤换。
持续
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都需要考虑收益的可持续性,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有了持续的收益,才能有持续的投入。
否则就难以为继。
ToD(开发者服务)产品也是如此,不止需要提供「能吃的狗粮」,
还得考虑这些「狗粮」怎样被不断的吃下去。
我们提供的工具、系统、平台,也需要考虑用户粘性,不要让他们流失。
这看起来似乎比较自私,甚至罔顾大局,但其实不然。
不要让平台瓦解,是平台维护者需要考虑的第一件大事。
不然整体来看,这就是一次头脑发热的兴师动众「活动」。
小结
至于如何提高用户粘性,如何不让用户流失,如何加强价值绑定,
ToD 应该多向 ToC/ToB 产品学学经验。
为了对开发者友好,甚至提倡「用户平权」,也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幸运的是,当我们认识到一个观点局限性的时候,
就意味着我们摆脱了信仰和迷信,
也意味着我们的认识得到了新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