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分化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最近一段时间 AI 相关的发展情况,「两极分化」应该较为合适。
一方面各大公司的 AI 业务,发展的如火如荼,势头非常猛,喜报不断。但也有声音,试图提醒人们,要保持冷静。
在编程领域,一些人会觉得 AI 简直太有效果了。而另一些人,却觉得 AI 十分的鸡肋。
有些人通过 AI 让指标翻了好几倍。也有一些人,不知所措的到处找落地场景。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
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 AI 跟以前的科技不太一样,它所依赖的因素太多了。
它不是一个足够稳定的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适用性
我们都知道安徒生童话中,有个皇帝新装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在如今的 AI 领域,经常上演。
大模型的每次更新,都说在颠覆,但实际总感觉并不明显。是我们没有给它足够的上下文?
别人都说 AI 效果斐然,自己却用不好。是我们提问的姿势不对?
不论怎么改提示词,都实现不了广告中的效果。是我们太笨了写不出好提示词?
如果有上述的情况的话,童话故事提醒我们。得有自己的判断,不能只听别人怎么说。
亲身试过如果确实不行的话,那可能 AI 真就那样了。
不是没用对,而是的确不适用。
金锤子
有了 AI 工具之后,我们肯定会思考如何用它改造世界、创造价值。但这种思考用力过猛的表现就是,拿着锤子到处找钉子。
也许真的能找到,所以需要尝试
也许找不到。不是锤子的材质不好,而是人家可能需要的是螺丝刀
也许在强行捶打,然后定义被打的东西叫钉子
所以,即使你的的锤子是金的,也未必一定有用武之地。不是说它不好,而是它无效。
别听其他人怎么吹嘘这把锤子的。而是总要站在问题的角度,思考用什么工具最有效。
当然也许它真的能用,那也得试试才知道。
言论自由
现在最不缺的就是言论,甚至很多人都可以信誓旦旦的胡说(包括但不限于 AI)。结果导致,
你亲眼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因为有人不让你看到全貌
证据确凿的事情也可能只是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或者并不满足因果律
数据都是为了论点服务的,所以看看就好
这个世界上本来没有真假,只有传递信息的人想达成的目的才是真的。
因此,谁受益,谁就有动机,敢说任何话。
AI 也是如此,从来不会承认自己不行。生搬硬凑都得给你回答出来,因为答得出来你才感觉有用。
结语
AI 时代,有独立想法的人,很少。
有独立想法,并且不为了自己的目的而歪曲事实的人,更少。
但总得让人表达观点吧。
所以,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亲手去尝试,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