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难题

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最早由英国哲学家菲利帕·福特(Philippa Foot)提出的。


一个疯子把 五个 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马上就要碾压到他们。

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只有绑了 一个 人的轨道上,你该如何做呢?


这个思想实验,使我们的决策处在了一个两难境地,是 功利主义道德主义 之间的冲突。

功利主义 主张 利益最大化,不 “拉杆” 可以救更多的人,

而 道德主义 则认为,“拉杆” 会让决策者成为不道德行为的同谋。


以前听到这个 电车难题 的时候,总是觉得不以为然,因为它仿佛离我们太过遥远。

然后最近却越发感觉,它是现实中很多问题的缩影


最近看了一个日剧,是豆瓣评分 9.7 分的《白色巨塔》。

两个主角 #财前五郎、#里见修二 用医生之间的名利纠葛,演绎了功利和道德之间的现实悖论。


于是打算写一篇文章来记录一下自己的所见所感。

利益驱动

个体利益在集体利益面前,会变得异常渺小,仿佛不值得一提,

这也是为什么 “利己主义者” 经常用集体利益做挡箭牌,来追求自身利益更大化的。


所以在一个组织中,只要想清楚自己的目的,并照顾好每个人的利益,

那么就很可能扫清一切障碍,促成这个目的的达成。

在商业竞争中,这是一种非常好用的手段。


为了达成目的,我们需要搞定所有利益相关的参与者,因为事情终究还是要靠人来完成。


这让我想起了《铁齿铜牙纪晓岚》剧中,#纪晓岚 与 #和珅 的对话。

#和珅 的主张是,去办事的官员,必须要给到他们一定的好处,才能把事办成。

而 #纪晓岚 则更加理想化,认为官员们本就应该约束自己,不做贪污受贿的事情。


这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在理想中每个人都会有良知,

但大多数人都不得不被迫卷入现实的漩涡中。


在现实中,这个 “好处” 也许并不一定是 “金钱”,可能是所有我们想要追逐的东西。

所以功利主义到底好还是不好呢?

这个很难评判,但至少它是务实的,它有办法将事情摆平。

道德冲突

当一个组织里面出现不以利益为导向的 “道德主义” 者时,虽然他们也有自己看重的东西,

道德层面的不舒服,会让他们在做决策时举棋不定,甚至一些决定,

还会影响到多数利益相关者的反对,这看起来更像是违背了集体的意志。


就好像 “电车难题” 那样,为了少数人的利益,选择牺牲多数人,这样做是合理的吗?

而为了多数人的利益,牺牲少数人,就合理了吗?

所以用道德来衡量功利,更像是组织中 局部与整体 之间的利益冲突。


双方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关注少数人和关注多数人的主张是不同的。


在《白色巨塔》的剧情中,#财前五郎 斥责 #里见修二,如果 #里见 为了医患纠纷把他告倒了,

会导致更多的病人无人可以医治,所以到底该不该打这场官司呢?

对于一所医院来说,是治疗更多的病人更重要呢,还是解决某一两个有纠纷的医患更重要呢?


对于一个团队而言,是扩大团队规模,提高业绩更重要呢,还是解决当前的用户问题更重要呢?

团队规模扩大、业绩提升,就会挣得更多的资源来解决用户的问题。

团队做不出业绩,甚至还会面临解散的风险。


我们为何无法绕过道德关卡,追求全局利益的最大化呢?

敬业精神

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当前这个岗位,存在的意义上是什么?工作的意义又在于何处?


患者才是医生存在的理由,就像没了植物,技术再高超的园丁也等于个零。

看病并不是对患者的恩施,而是一种自我身份的肯定。


这个社会中的供需关系总是一环套一环的,几乎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供给方和需求方。

我们工作的意义恰恰在于成为这些环节中的一份子。

所以,很多岗位讲究用户第一,团队的管理者也要讲究以人为本。


那么尊重用户与自我提升到底哪个更重要呢?这两个可以互为目的手段

有些人可能会为了自我提升的长期利好,而放弃短期的用户利益。


《白色巨塔》中的 #财前五郎 为了当上教授,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段,但无疑能成为教授对整个医院也是利好的。

这种行为就一定是可耻的么?

其他人为了保持一身的廉正,不去耍手段竞争,这样就一定是清白的吗?

用户权利

《白色巨塔》中 #财前五郎 由于个人疏忽,导致了患者死亡,这件事情是否医疗事故,其实是非常难以反驳的。

除非有更权威的三方机构给出证明,但是不论如何证明都不能否认医生是在不确定结果的场景中工作的。


这就好比软件项目中技术架构的选型,架构师很难因为系统架构的问题而担责任

这也是因为软件系统的架构,也是在解决不确定的问题。


再看一下软件工程师们的做法,

  • 通过划分子问题,缩小问题的规模:更小规模的问题容易得到确定的结果

  • 通过阶段性成果,使得问题可以逐步解决:先完成容易拿到结果的部分

  • 做好不确定性工作的进展披露工作:让所有参与者对工作的进展,有更清晰的了解


这最后一条解决不确定问题的做法,比较容易被人忽视。

它将项目的 “方向盘” 又部分的交回给了用户,使得决策过程更加透明了。


《白色巨塔》中 #财前五郎 败诉的关键点在于对用户权利的忽视

律师 #关口仁 就拿住这一点,问 #财前五郎 在有多项医疗方案可供选择的时候,有没有尊重患者的选择权

这可能是专业人士最容易出问题的一个点吧,在专家的岗位上待久了,就容易私自做决定。


再想一想,那些软件专家们是否也擅自做过类似的决定呢?

很显然,没有比患者更懂他自己的人。


Good architects design the policy so that decisions about the details can be delayed and deferred for as long as possible.

结语

网评《白色巨塔》堪比神作,我认为正是因为它的哲学高度,

职场中生活中,没有绝对的 “恶”。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追逐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不能违背的东西。

这就有了形形色色的不同的人,评判标准也会因人而异,所以失去了统一的准绳。


那我们究竟要做出何种选择呢,大多数人选择了一种跟过往的自身相自洽的做法,

为了让自己的行为方式,不会跟自身的做事原则相冲突。


这个世界需要每一种人的作用,每个人都并非不可或缺的,共同形成了一个和谐并存的社会。

身为单个人,要想清楚自己的目的,用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工作。

身为管理者,要尊重每个人的不同,用大家可以接收的方式,为团队的整体目标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