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画像法认识自己的期望

用户画像(user persona)有时也被称为是角色模型

指的是一种被创建出来的虚拟角色,

在市场营销,或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中,可被用来代表各种不同类型的目标用户。


A persona, (also user persona, customer persona, buyer persona) in user-centered design and marketing is a fictional character created to represent a user type that might use a site, brand, or product in a similar way.


采用画像(模型)法来进行研究,其实并不罕见,

在很多其他的领域,也在用这样的方法。


在自然科学中,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其实不是世界本身,

而是人们为真实世界所建立的一种画像(模型),

我们普通人经常不加区分。


自然科学家的工作,就是不断的修正画像(模型),

使之更有用,或适用范围更广,

不断的逼近真实世界,解释更多的现象。


在这里,画像(模型)其实提供了两种能力,

第一,它用渐进方式刻画了真实世界,

第二,它具象化的人们的认识。


本文就从它的第二个能力说起。

具象化的好处

为什么需要把人们的认识具象化呢?

这是因为人和人的理解,很容易出现偏差,

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也可能有所不同。


将想法“具象化”,就是尽可能的统一了大家要讨论的内容。


另一方面,尚未被“具象化”的认识,很有可能存在矛盾,

因为大脑能一并处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想法只放在大脑中,就很难识别出,想法的各个部分之间是否有冲突。


将想法“具象化”,可以减少矛盾。


最后,只存在大脑中的想法,很多会是不切实际的,

要么期望过高,要么是没有准确的表达期望,

这种情况下的沟通成本是非常高的,别人不知道我们想要什么。


将想法“具象化”,有助于清晰表达出自己的诉求。

将期望具象化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在达成目的之前,我们通常会先产生期望,

对于比较复杂比较困难的目标,通常还得伴随较长期的目标达成过程。

不是立即就能实现的。


此时,为了能明确目标,让后面的努力不跑偏,

事先将自己的期望“具象化”,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方法。


我们能想象出目标已经达成的状态吗?

将会是怎样的?

越具体越好。


假如某学生正在寻找一份工作,那么他理想中的岗位是怎样的呢?

他脑海中的“团队画像”是什么样子的?

“团队画像”与自身的条件相符吗?


如果不按画像法进行分析,很有可能,他的期望是不现实的,

与现实相距太远,太理想化。


企业也是如此,加入企业想要招聘一些人才,

那么它理想中的“候选人画像”是怎样的呢?

他们当前在哪里工作?经常活跃的圈子在哪里?


企业想清楚了这些问题,也就更能理解自身的特点,

也更容易找到适合的人才。


总之,将期望“具象化”,为的是更准确的认识自己。

将猜测具象化

往往看似不合逻辑的事,其实是最合乎逻辑的。


看过一个电视剧《长安三怪探》,

主角独孤仲平,经常把自己想象成犯罪凶手,来印证推断的合理性。

把猜测“具象化”,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工程师排查问题,也可以看做是不断印证猜测的过程,

他们经常在程序的关键节点处,打下日志,

来找出与猜测不符的位置。


有经验的工程师,往往是先有预判,有的放矢,

再想办法构造问题,并收集日志。


这样做比“撞大运”似的寻找原因,要快得多。

结语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成就,都起源于一个疯狂的想法,

而这个想法被描述的越准确,就越有可能被实现。


画像(模型)法,可视为一种思维工具,

有助于我们找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可行路径。

如果连画像(模型)都没办法自洽,就根本不可能达成了。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