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是缺少什么,才会羡慕什么,
而这种羡慕,又很容易会转换成今后努力的目标,
让自己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我想,这种缺乏感可能才是兴趣的来源吧,
而反观那些年轻有成的少年天才们,却更容易失去对专业的热爱。
软件行业中也不乏有这样的例子,
对技术无比痴迷精益求精的勤恳程序员们,往往出身平凡,
而那些天之骄子科班专家,又通常厌倦了这些伎俩,早早的走向了心中更高的境界。
外行往往比内行还要热忱。
这不能说是社会的悲哀,应该只能说是社会的一种现象。
人们更乐于朝着对自己收益最大的方向努力,
而不是原地打磨,享受打磨的过程。
然而,这件事如果发生在曾经的“外行”身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为,外行要想入门,往往不得不经历惨绝人寰的痛苦和辛酸,
而当他们终于可以登堂入室之时,努力的过程可能早就形成习惯了。
他们可能早已忘记了功利性的目的,只顾着想尽办法让自己更强。
所以,有的人练剑是为了杀敌,而有的人杀敌只是为了练剑。
这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功利心
在上学时,每当学到古人淡泊名利的桥段,都会觉得没什么,
而直到步入社会,才真实的发现,摒弃功利心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能够不以别人的,或者说是社会的价值观来衡量自己的行为,
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你做这个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经常会在我们打算做一件事情之前,或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被别人莫名关心。
所以,除了回答这个问题之外,我们还要考虑的是,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
我认为这是因为提问的人想要让我们做对他而言有用的事情。
而并非关心我们做的事情到底有什么用。
所以功利心可分两个层次,
自己淡泊名利,
能够在别人的关心之下,依然淡泊名利。
更重要的是,淡泊名利会让我们失去很多东西。
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目标感
摒弃功利心,并不意味着消极处世,
能够不以成败为目的,依然保持专注,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
这说的是我们不能丧失目标感。
即使不关心事情的最终价值,也要关心目标的达成过程。
目标达成是一种能够明确目标,并不断缩小差距的艺术。
回过头来,这也更加印证了上面的观点,
别人关心的是他自己,而不是我们做的事情。
因此,在明确目标时,如果能同时满足别人的功利需求,
那才是极好的,这样不但不会得到他人的反对,甚至还能得到帮助。
这就是让事情可以顺利进展下去的法则了。
我们必须照顾好多方利益,才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伊尔斯‧桑德在《高敏感是种天赋》中提到,
允许自己偶尔做一个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作者的原意是为了帮助高敏感人群缓解焦虑,但是复旦大学也流传着“自由而无用”说法,
做事情为什么一定要有用,这才是最大的自由。
Time you enjoy wasting, was not wasted.
当今浮躁的社会,太缺乏这种怡然自得的做事方式了,
人人都很急,急着产出更大的价值。
这并没有错,但也要意识到急切中从众的一面,
不妨停下来回想下,年轻时那些急于求成的事情,现在有了时间还在坚持做着么?
结语
我们不追求什么,好事往往不会自然而然的发生,
因此摒弃功利心,我们也将籍籍无名,一贫如洗。
但同时,我们却未必没有其他收获。
有一些快乐,是当过于关心结果的时候,永远无法体会的。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