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痛点的应变之道

上学写论文时,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大家虽然不知道鬼的样子,却都在画鬼。』

当时,觉得好有道理啊,我们提出了各种理论模型,却不知道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没想到后来进入了软件行业,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我们很多项目,发起人其实并不知道要做成什么,

只是想做这个,想做那个,

似乎把想做的功能都做完,项目就成了。


我们假想存在某个问题,甚至都没有去调查,

我们觉得别人一定会来用,甚至都没想着去接受反馈,

我们自以为现存方案的问题很多,甚至都没用过它。


这就是在『画鬼』,

是一群人憋着实在想做些什么的时候的宏观表现。


那么,我们积极向上的心态,不对吗,

我们想造福社会,推动进步,不好吗?


当然好,只不过要坚持一些设计原则。


痛点

学过软件工程之后,我们知道,进行需求分析时,我们得先确定需求的背景和目的。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是什么引起的,动机是什么。

只有确定了问题,才能有的放矢。

这是对新项目而言。


而对于实际的项目,几乎都是以现有的解决方案为起点的,

我们还要问,当前方案的痛点是什么,哪里做的不够好,

这些问题的优先级怎么安排,怎样逐步解决它。


通过分析痛点,我们才能找到立项的原因

不是我们想做什么,而是我们不得不解决它。

没有迫不得已的形势,事情就不会往前发展。


我们不要急着去解决问题,

而是先要确定,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应变之道

应变,是可以锻炼的。


看到每一个方案时,不妨考虑下,它们是怎样被设计出来的

这样才能积累经验,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找到切实可用的办法。


每一个解决方案,都是为它的目的服务的,

人们做了哪些折衷和让步,又是以何种程度达到目的的。


我们要学的,不是会用哪些招数,

而是,学会这些招数的创造方法


由此,繁杂的方案就不会迷惑我们了,

像工匠能看到工具的问题一样,我们会看到方案的缺陷,和它们引起的新问题。


无招胜有招。


结语

不能确定待解决的问题。

给定一个问题,想不出适用的解决方案。


这是两个难点。

我们会假想一个问题,结果做完了以后才发现白费心思。

我们会用流行的解决方案,结果发现越走越远。


经验多了,熟练掌握各种框架类库之后,这两个能力并不会相应提高。

我们需要刻意的训练,才能学会『面向痛点的应变之道』。


Love of bustle is not industry. ——Sen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