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阐述一个论点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

论点的阐述也是很重要的。


一个新奇的观点,

其实,说出来也只不过一句话而已。


但是,直接说出它来,

就完全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容易被人忽略。


这似乎是一个很棘手的事情,

因为每个人对新观点的接受程度不同,

甚至有些人一开始就认为别人是错的。


没关系,

好的阐述非常类似好的设计,

而且,面向当前用户的设计,容易被历史淘汰,

追求自身的优雅,才能熠熠生辉。


行文的结构

从中学时代起,

我们就被迫学习了怎样写文章。


作文被强行分为了四类,

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然而,从现在看来,

这些只是描述的手段,

应该结合具体情况随机应变。


中国古代有很多名家,

早已讨论过行文的结构。


元代的范梈在《诗格》中提到,

作诗有四法:

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这就是“起承转合”的由来。


铺垫

任何观点,都不是全新的,

而是一种改进


此外,在不同的上下文语境中,

同样的语句,往往会有不同的含义。


因此,我们不要在开篇直抒己见,

而要做好铺垫


先把论点的背景,历史渊源交代清楚,

让读者认识到现状是合理的

而且是必然的。


做好了铺垫,

才给下文埋下了伏笔。


大局观

如果不能肯定历史,

今天的成果就是空中楼阁。


人们都想看一看这个领域的现状,

大家都在做什么。


因此,在承接环节,

我们要注重广度和大局观

这能帮助我们保持清醒。


很有可能我们做的,

别人早就做过了,

或者做了类似的事情。


别人是怎么做的,

他们的思路是怎样的


转变

新的观点,

往往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方面采用了求异策略。


我们在这个环节,

才刚刚开始阐述我们的论点。


上文我们已经做好了铺垫,

认可了别人的成果,

直抒己见,似乎已经水到渠成了。


然而,做的最好的是,

不要说,读者会自己得出结论。


我们无需强调论点本身的正确性,

因为如果别人不认可,

再强调也没有用。


分久必合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

每个人的工作,在历史长河中,

只是短暂的一瞬。


因此,不要一开始就指望自己能做出丰功伟绩。


只要别人能因为我们的工作受到启发,

这就足够了。


在论述的结尾,

我们要留下余地和无限的可能性,

启发总比结论重要。


结语

好的阐述和好的设计一样,

我们不能因为纠结用户的认可,

降低对自身优雅性的要求。


相反,

我们应该努力追求设计结构的精良,

再处心积虑为读者或用户提供友好的切入点。


这又好比行文和阐述,

我们不能因为没有人理解,

而降低言语的深度。


相反,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

铺垫和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