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方法(八):计划之外


惯用理性思考的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制定缜密的计划

让尽可能多的突发情况,出现在自己考虑的范围之内,

这样才能经常保证胸有成竹,一切尽在掌控中。


可是,这样的做法却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首先,总是进行事前的充分考虑,对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就得不到锻炼。

其次,事情未必会按照我们之前计划的方式发展,计划赶不上变化


人们在制定计划时,是按照现存的外部世界为前提的,

期待的结果是,世界仍保持原样,自身发生质变。

但很不幸,随着时间的流逝,外部世界就发生变化,

即使我们自身已经变成了期望的样子,结果也不一定会很好。


例如,有很多父母会在年轻时,努力打拼为了让子孙跟着自己享福,

但是,等孩子长大了,他们又不愿留在老家了,而是出来打工。

这是因为世界发生了变化。


或者在教育孩子方面,给小孩报了很多兴趣班,以期望以后会提高竞争力,

但是这些技能,究竟能不能用得到呢,

不是通过现在的世界衡量的,而是未来的世界,

比如英语,可能一个设备就自动完成了语言的切换。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现在立刻具备这些“能力”,

而不是等到很久以后的某一天,说自己早就有所准备了。

人们总是过于相信自己的预测能力。

变数


很多人喜欢研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因此,在回忆往事的时候,

容易过分夸大当时自己的逻辑过程

认为现在的结果,得益于自己当时的“深思熟虑”。


其实不然,实际上过去的很多决定,虽然在当时看来是极好的,

但它对结果的影响,也远不及趋势的作用。


比如我们在毕业时选择了一个行业,可能是基于当时的情况的最好选择了,

但未来究竟会怎样,却没有十足的把握。

现在刚投入机器学习领域的大学生们,未来的就业情况又能如何呢?


世事难料,存有变数

有很多决定其实是“蒙对了”,只是当事人不愿意承认而已。

又比如房地产,或股市,每个投资者的“智商”其实不会相差太多,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罢了。

长远计划


人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体现了长远计划的重要性,

远一些的计划,能够对短期计划起到过滤作用,

避免我们迷失在短期利益的具体细节中。


在进行职业规划时,早些看清自己的未来的位置

或许能有效的避开一些弯路。


然而,太过长远的计划,反而容易让自己活在“美梦”中,

虽然我们能不懈的完成目标,但是结果已经变得不是那么有意义了。


比如我们规划自己用很多年的时间积累专业技术,

虽然目标迟早能达成,但时代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年龄的增长会引发新的问题,例如就业危机,或者来自家庭的压力,

有很多事情,是始料未及的。

最怕终于成为心目中的自己时,世界已面目全非了。

一些启示


为了避免“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就不得不对世界的变化保持警醒,

同时还要承认个人的局限性,活在现在过好今天。


攒到足够积蓄的时候,我们可能就没有时间体力去消费了,

存款也可能会受到通胀的影响,永远无法达成我们满意的状态,

因此,想着某一天我会变得多么好,更像是一种幻想


每天都会遇到新的困难,人生的意义或许在于过好每一天

而不是最后能够“得道成仙”。

拮据吝啬的生活,可能会让我们失去了过程,也没得到想要的结果


十年太长,警惕比十年更长的计划,

以后世界会更新的越来越快,

有时候我们什么都不做,都比努力打拼要好很多。

结语

过于相信逻辑,是一种疾病

有很多因素是无法用逻辑串起来的,逻辑只是一种脑力活动

大量的事例是不符合逻辑的,但它就是现实存在


通过逻辑推演得到的结论,只能说是让大脑更加的相信

并不说明,会在现实生活中更加可靠。

即使是在严谨的科学研究中,很多假说都是提前构想出来的,

然后再来寻求它的逻辑线索


不要想太多,谁知道以后会如何呢。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