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纯粹性与复杂性

在古代,知识分子们讲究的是 “学而优则仕”,

很多人寒窗苦读,是为了考取功名,当官发财。


平时他们学的是四书五经,钻研琴棋书画诗词歌赋。


记得看过一部电视剧 《混世奇才庞振坤》,主角 庞振坤 是中原第一才子,

他轻而易举的对出了扬州八怪之一 黄慎 的绝对。


貂蝉裹足,董卓一旁缕布

张飞射箭,刘备阵前观弓


然而,才思敏捷与擅于治理一方事务,似乎不应该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当官之后,日常工作是处理百姓的案子,并不需要能诗擅赋。


这种反差哪怕是放到现代,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问题的纯粹性

回想一下,工作中我们用到的知识,有多少是学校里学的呢?

我想会非常少。


学校中的课程,就如同古代的诗词歌赋一般,更像是一种思维训练

似乎唯一的作用是避免我们停止思考,让大脑保持活跃。

但就内容本身而言,很多知识要么是过时的,要么是永远用不上的。


刚开始工作时,我们遇到的问题,大多是很纯粹的问题,

可以良好的跟学校中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

这是其他人已经帮我们加工过了,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很少有纯粹的。


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往往离不开人际关系,

所以真正的问题往往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比如我们要开发一个系统,实现某些功能,

这些工作的目的,肯定是要解决现存的一些麻烦

这些麻烦引起了相关人等的不适,因此才需要有人花时间帮他们解决。


可是要想解决麻烦,方法往往并不唯一,肯定还有其他办法,

所以,拿到纯粹开发任务的人们,其实是在解决别人加工后的问题。


那些如何决策或者如何分配资源等方面的考虑,都被屏蔽掉了。

所以究其根本,可能完全不必做这件事,也可能由别人来做会更合适。

复杂性的维度

工作时间久了,所需的各项技能,都会越来越熟练,

人们的注意力因此也会发生转移。


我们就发现,大部分的工作任务都不是那么简单,会涉及到很多人,

工作内容很多时候都是各方博弈的结果。


无非是谁多做一点,谁少做一点,谁会得到哪些好处,谁将负起更大的责任。


所以,站在资源角度来看,什么活都接的人当不了好官,

管理者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用好手里现有的资源,如何向上级争取更多的资源,让百姓都有饭吃。


可见,这一看待事情的方式,跟解决技术问题是不同的,

管理者处理的是 “案子”,而不是 “对子”。


和古代类似,很多人想当官的目的是不想干活,这其实的对管理者的一种误解,

当问题足够复杂时,必须有人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进行协调,

而协调本身就是一种费时费力的 “活”。


就拿软件系统来举例子,如果一个大的系统是由很多子系统集成到一起的,

那么,这些子系统之间的通信活动,就构成了一种新的复杂度

这一层面的问题,也需要人来解决,而这正是管理者的职责。

树木和森林

那么了解了这些之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我想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我们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接到一项工作任务的时候,我们能更清醒的看到它的来龙去脉,

须知有很多事情,我们看到的只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样子,

还有更多的信息我们是不知道的,被 “蒙在鼓里”,得承认自己不知道。


一旦涉及到纯技术之外的困难,最好能跟管理者进行沟通,

说不定能够重新分配资源,或者重新评估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曾听人们说过 “要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

但很少有人能解释清如何做到,

这是因为,要想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必先了解老板在做什么工作


有很多不太称职的管理者,本身就在偷懒,或者采用了不太恰当的管理方式,

这还怎么让人体谅老板呢?

所以,你得先找到一个好的老板才行。

结语

好的合作并非一团和气相安无事,

而是互相提要求,不断试探对方的底线。


如果眼睛只看问题的纯技术性,那么从更高维度来看,就可能是资源的浪费

管理者对于资源浪费视若无睹的话,团队成员就会到处救火,疲于奔命。


所以很多问题,其实并不是出在技术本身,

而是没有一种妥善的方式,尽可能的让多方满意。


一个不好的县官,搜刮民脂民膏媚上欺下,最后百姓都累死饿死,他一人升迁,

而一个好的县官呢,治理有方扛住外界压力,最大限度让百姓自立自强,全县富裕。


历史如明镜,“古人诚不我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