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之分

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

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处于不可战胜的地位,

然后等待敌人能被我战胜的时机。


孙子曰: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胜利之师是先具备必胜的条件然后再去交战,

失败之师总是先同敌人交战,

然后期求从苦战中侥幸取胜。


诚然,

现代的生活,没有了表面上的战争,

但是隐性的战争却无处不在。


兵,泛指了可以利用资源,

而兵法写了对资源的管理方式。

2500年前的兵家思想,

对现代仍然有战略指导意义。


先做准备

毛泽东是一个熟读兵法的领袖人物,

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到: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利用闲余时间做好准备

等到机会来临时,才有能力把握住。


运气,只是成功者的谦辞。


听过一个故事,说自己因为2分之差没有入选。

于是就抱怨,说别人只不过比自己多2分而已。


后来父亲教导说,

人啊就是要拼了命努力,

你看着他比你多了2分你不服气,你怎么知道他比你多努力的只是2分啊,

如果你需要靠75分才能入围,那你就要做85分的努力才能保证自己一定会入围

侥幸的成功是不稳定的。


事实就是如此,

很多输赢在准备阶段已经确定了,比赛只是走个过场,

没有压倒性的优势,就会陷于焦灼战,

对本身损害极大,又丧失了进一步做准备的时间


孙子兵法在谋攻中指出:

最好的策略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外交手段,再次是通过交战,最下等的是攻城

而善于用兵的人,使敌军屈服而不用交战,夺取敌城而不用攻城,消灭敌国而不用兵。

一定要本着不诉诸兵刃就使敌完整屈服的原则,争横天下。


任何能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当想明白了输赢靠准备,不靠交战这一层之后,

我们就要努力积累能力了。


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不是瞬变的过程,

任何改变都需要足够多的时间。


学生时代,即使学过了牛顿的惯性定律,

也没有太在意,天真的认为,社会的发展,首先是设计成某个样子,

然后大家再努力建设成那个样子。


而事实上,怎样从现状做出改变,才是关键

一个系统不可能直接废掉,变成其他的系统。

我们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因势利导,局部调整。


个人的职业发展,也是如此,

一个人不是因为自己成为了领袖,才学会领导才能。

而是先对领导力进行了主动积累,才有希望成为领袖


人的成长,并非仅是知识的获取,

还包括了心智的成熟与人生经验的积累,

而这些都需要足够的时间。


攻守之战

我原以为躁进的心态是这些年才有的,

其实不然。


从古至今,都不缺少急功近利的人。

汉代董仲舒对胶西王说过: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这才是真正的强国之路。


而在追逐利益的同时,必定暴露弱点,

让其他人有机可乘。

相反,国家昌盛了,有道之士自然会来投奔。


从夯实基础为立足点,稳中求进,

一旦拿下就是压倒性的优势,

别人无法反抗。


孙子兵法中提到:

打仗的原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而要依靠自己有充分准备,严阵以待;

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有敌人不可攻破的条件。


对啊,就算早别人一步,未必能守住。

能掌握先机,未必不被后来者居上。


躁进的同时,还是先假想一下成功后的结果吧。


结语

事件的发生顺序,是有先后之分的,

不能因为事件紧迫,就选择冒进的办法。


做好准备,好好积累,

才会有能力应对突发情况。


突发情况处理的不好,并不是应变能力的问题,

而是风险管理的问题。

我们不应该想,时间这么紧,怎么办呢?

而应该想,为什么任务这么紧急,我们却还剩下这么少的时间?